贵州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

当谈论一地的经济活力和潜力时,基础设施是重要支撑,也是区域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指标。

  一架桥、一条路、一座水库、一个电站……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,也在无形中注入经济动力,改变城乡面貌,凝聚社会信心。

贵州近年来在交通、水利、能源,以及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持续发力,为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创造高品质生活、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。

乘着“新春第一会”的激越鼓点,我省提速竞跑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,加快构建贵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“四梁八柱”。

交通建设持续发力

春风拂动中的黔贵大地,交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——

2月14日,经过三年多艰苦奋战,由贵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纳晴高速、六安高速部分路段建成通车,比原计划提前4个月。

两条高速跨越毕节市、六盘水市、黔西南州、安顺市,分别串联了多条国家高速公路主线,极大提升区域交通效率,带动沿线产业发展。

  从巍巍乌蒙到北盘江畔,位于贞丰县和关岭县交界处的花江峡谷大桥顺利合龙,成功刷新“世界最高桥梁”的纪录。

1月17日14时20分,600多米的高空爆发出一阵欢呼声,前一秒还紧张着的现场吊装技术员田红锐,那一刻开心得像个孩子。

参与这座大桥建设的大部分是年轻人。合龙那天,和田红锐一样,他们纷纷拿出手机,接通视频,与家人分享喜悦,有的人笑着笑着就哭了。

  除去吊装期间电力系统检修和不利天气因素,团队仅用两个月时间便完成全部钢桁梁吊装作业,向世界展现了桥梁建设的“贵州速度”。

镜头调转,随着黄百铁路贵州段第二长隧——大云山隧道全面复工复产,标志着黄百铁路建设按下“加速键”。

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通道的关键路段,黄百铁路项目建成后,对贵州、四川、重庆等西部地区缩短入海距离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从“瓶颈制约”转变为“有力支撑”,“地无三尺平”的贵州,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推动全省发展条件实现根本性改变。

2024年,我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9000公里,乌江三级航道贵州段开工建设,贵阳机场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,贵阳轨道交通S1线开通运营……

如今,汽车开到村寨,动车攀上高原,班列从内陆腹地开往“一带一路”国家……内联外畅的新“黔道”已然织就,托举贵州走向开放前沿。

水利能源风生水起

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,国家地理标志产品“岩脚面”因口感香、滑、劲、脆而闻名全省。

然而,在2018年以前,岩脚镇泉水靠天而降,每逢枯水季节,“岩脚面”因缺水而停产,产业上不了规模,只能小打小闹。

讲起过去的事,岩脚大畅面业法人张植富很是无奈。“好在现在有水了,产量上来了,产品也远销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,以及浙江、福建等地。

再也不用为“水”发愁,发生改变的岩脚镇,是贵州因黔中水利枢纽工程获益的众多地区之一。

水利基础设施建设,事关战略全局、人民福祉。如何有效利用水资源,让“丰水贵州”能够真正地“解渴”和惠民?

我省贯彻落实“十六字”治水思路,水丰难留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等短板不断被填补,一幅山青、水净、民安的和谐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
  在山间河畔、广袤原野,一个个水利项目建设热火朝天,我省以实施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和增发国债项目建设为抓手,激发水润民生新动能。

过去一年,贵州开工建设宣威、花滩子大型水库及一批中小型水库,建成骨干水源工程100个、供水管网1.2万公里……

2024年,我省完成水利投资331.8亿元,同比增长7.9%,是“十四五”以来水利投入最多、投资最大的一年。

  拉长时间轴,俯瞰多个风、光、水、储等能源项目在贵州拔地而起,我省向新向优的能源产业新格局正加速形成。

在思南县大坝场镇的山脊上,一期风电项目共13台风力发电机组,已经全部安装完成,并在去年底并网调试,试运行阶段风机运行状态良好。

全球能源加速向低碳转型的背景下,贵州高原拥有着风能资源“富矿”。仅思南大坝场风电场项目全容量投产后,每年可输出1.74亿度清洁电能。

  不久前,关岭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项目光伏场站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,规划装机容量133万千瓦,是目前贵州省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。

初春的盘州市生机盎然,这里正孕育着我省首个大型智能化煤炭储配基地,该项目建成后能实现煤炭储备量100万吨,吞吐量300万吨/年。

……

一个个能源项目的背后,是贵州在新型综合能源基地“技术树”上奋力攀登,是我省在多能互补、多业并进上破浪乘风。

新型基建提质升级

当交通、水利、能源极大地承载起疾驰向前的高质量发展快车,强化数字、信息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便迎来了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“春天”。

今年春节档,电影《哪吒2》火爆出圈,破百亿元的累计票房背后,观众享受着影片带来的视觉盛宴。

鲜为人知的是,这部动画1900多个宏大的特效镜头与贵州有着深厚渊源,其片中超过40%的特效镜头都是由贵安超算中心提供渲染算力保障。

我省算力的广泛应用,不止是动画渲染,算力还在生物医学、天文气象等多个场景有了应用。

  眼下,全省在建及投运重点数据中心48个,算力规模不断扩大,已经是全国智算资源最多、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。

与此同时,贵州全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稳步提升,为支撑贵州大数据产业保持全国领先地位贡献了关键力量。

在此背景下,我省制定并实施“千兆黔省、万兆筑城”行动计划,超前布局信息基础设施,对新型工业化、东数西算等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
毫无疑问,基础设施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。在今年的贵州政府工作报告中,还提到要深入推进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等内容。

  一项项政策举措,无疑不透出贵州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力度和决心。站在新起点,以“新春第一会”明志,书写属于新时代的“贵州故事”。